分类目录归档:生活

2021年我国老年人方面的数据

年初国新办公布了我国2021年我国人口数据,其中总人口数是141260万人,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,相对于2020年末净增加48万人。按年龄段区分,16-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,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.5%;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,占全国人口的18.9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,占全国人口的14.2%。

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,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%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%,则认为该国进入“老龄化”社会;当这两个指标翻番(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%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%)的时候,则认为该国进入“老龄”社会,也可以说是“中度老龄化”社会。

品尝正宗臭鳜鱼

现在的社会,已经非常发达了,想吃什么就有什么,各种各样的菜系,各种各样的小吃,只有想不到了,没有吃不到的,可以说坐在家里就能够吃到全国各地的美味。以前吃过几次徽菜,对臭鳜鱼情有独钟,初次见到臭鳜鱼,以为是腌制的鱼放时间长了,所以产生臭味,后来才知道就是这样的味道,闻着臭吃着香。

吃过几次臭鳜鱼,都是在徽菜饭店吃的,不知道是否正宗,就好比满大街的老潼关肉夹馍,也有可能是其他地方的人开的。心想如果有机会去当地吃一次臭鳜鱼,会是什么味道?!还好最近有机会来到了合肥,安徽省的省会,晚上吃饭的时候立马想到了臭鳜鱼。

随便找了一家饭店,点菜的时候发现,盘子都非常小,跟北方的大东北完全不一样,跟南京有点像,点的多,种类多,但是量比较少。于是点了一条臭鳜鱼,顺便还点了臭豆腐,一次吃个够。这里的臭豆腐不是油炸的,而是非常嫩的豆腐块,但是有着明显的臭味。

要说吃地方特色的菜,还是得去当地品尝,其他地方吃的菜,只能吃到形,吃不到神。

有用的第三者责任险
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保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,各种保险产品中,如果说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,那么必定是车险了。凡是有车的人,都会给车辆投保保险,一方面交强险是国家法定的险种 ,上道路行驶的车辆都必须要投保;二是购买了车险上路才踏实,否则一旦发生事故,必定会带来财产损失。

最近一位朋友开车发生事故了,追尾,全责,定损完算下来需要赔偿2万多,由于只投保了交强险,在财产损失限额内保险公司只能赔偿2000元,剩下的只能自己掏钱赔偿了。而且,三者车坚持在4S店维修,不愿意去修理厂,赔偿价也不可能谈下去了。

无耐,这位朋友只能照价赔偿了。交强险不得不保,但是上路只有交强险肯定不够,需要购买第三者责任险进行补充。2020年车险改革之后,交强险保额提高到20万元,咋一看挺多,但是这20万元并不是什么都赔,而是分三种限额: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 180000 元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 18000 元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 2000 元(有责任的情况下),三种限额不通用。这也是为什么那位朋友花了2万多,交强险只能赔2000元。

如果觉得交强险不够,可以购买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进行补充,有多种保额供选择,例如30万、50万、100万等等,它在交强险赔偿之后进行赔偿,而且不区分死亡伤残、医疗费用、财产损失,都赔。

而且,三者险的价格也不贵,例如本人的车连续两年为出险,保额100万,含不记免赔险合计为1000元。另外,还有三者险节假日翻倍险供选择,如果在节假日发生事故,三者险的保额翻倍,非常棒,上路行驶更安心。

试想,那位朋友要是花了几百块钱购买了三者险,那么现在基本不用自己花钱就能把事情解决了。保险保险,保的就是万一,保险不能改变你的生活,但是能够防止生活被改变。

怀念吴孟达

突然在网上看到消息,著名的香港电影演员吴孟达去世了,震惊之余不禁感叹,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时间总是不经意间带走你喜欢的人。爱看吴孟达的电影,尽管不多,都是配角,但是每个角色都演得非常好,让人记忆犹新,能把一个个配角演得如此到位,实属不易。

记得看过的第一部吴孟达的作品是在九几年,那时候电影很少,主要以香港武打电影为主,这部电影是由吴孟达和释小龙演的,吴孟达当时还是一位年轻的大叔,有一些呆萌;释小龙则是一个带着墨镜的小孩,非常聪明。两人配合,非常的搞笑,让人笑个不停。

看过的最后一部作品,则是前两年的科幻大作《流浪地球》,吴孟达饰演的是一位爷爷,可能是年龄大了的原因,这位爷爷看起来非常慈祥,有责任感,在遭遇险情时为了不耽误大家选择了牺牲。

吴孟达所演的角色跨度还是很大的,虽然都是配角,但是每个角色演绎的都很到位。和周星驰合作的《大话西游》,他的角色是狡猾不靠谱的二当家,最经典的片段莫过于那个眼神和草裙舞;《食神》里面,则是一位反派大老板,处处忍让,实则包藏祸心,最终和唐牛合作陷害食神;《少林足球》中,饰演的是一位落魄的教练,曾经的“黄金右脚”,但在一场比赛中遭人陷害,踢错了球,被人打断了右脚,从此斗志全无,最后碰到了周星驰,重新获得了自信,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他的那段苦笑。
等等,其它的电影就不说了,这些电影吴孟达都不是主角,但是这些角色演绎的都很到位,让人印象深刻,能把配角演的棒,也是一种本领。

人生就是这么短暂,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,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。因此我们应当向吴孟达学习,认真演戏,用心经营好自己的生活,珍惜时间,把人生这部戏演好。

看孩子犹如”熬鹰“

现在时间2021年2月13日凌晨15分,终于把孩子哄睡着了,最近孩子精神状态很好,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睡一小觉,晚上异常精神,从20点陪她玩,一直玩到了凌晨,终于把孩子哄睡着,但是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了。

这种状态犹如“熬鹰”,熬鹰,老北京话说也叫“熬大鹰”,熬鹰是训练猎鹰的传统方式。用白话来解释,就是不让猎鹰睡觉,熬着它,使它困乏,因为鹰的习性凶猛,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,一连几天,鹰的野性就被消磨殆尽,才能够驯服。

看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样,只不过被熬的是父母,每天白天上班,晚上看孩子,吃完晚饭开始陪小宝宝玩,讲故事,练爬行,一直到半夜,直到眼睛睁不开,熬得时间长了,也就习惯了。

也许这就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,辛苦并且快乐着。

成语《屠龙之技》的思考

毛主席说过: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”充分利用时间学习,提升自己,才能抓住更多的机会,成为一个有用的人。但是花费时间和经历学什么,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学习普通实用的,还是学习高大上的,结局却是完全不同。如果学习普通实用的,会的人比较多,很难出彩,维持生计没有问题;学习高大上的,竞争压力小一些,但是要花很长时间,一旦成功就能取得巨大成绩。

个人觉得,还是利用业务时间学习普通实用的,因为这些东西用的地方比较多。有一个成语说得好,叫做《屠龙之技》,比喻那些毫不实用的所谓不平凡的本领,如果学习了这些本领,看起来不平凡,但是没有任何价值,时间白白浪费了。因此作为一个普通人,还是务实一些比较好,结合自己工作内容,认真学习一些实用技能,提升工作能力,切记好高骛远,本末倒置。

成语《屠龙之技》:相传有个人叫朱泙漫,他想学一种出奇的本领,听说支离益会宰龙,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,向他学宰龙的本领。朱泙漫在支离益那儿学了三年,家产都花光了,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了手。可是天下本来没有龙,他到哪儿去施展他那绝妙的本领呢?“屠龙之技”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,比喻毫不实用的所谓不平凡的本领。

到底学习高大上的还是普通实用,古人早就讲明白了,在《韩非子》书中有一则伯乐教徒弟的故事。伯乐教自己所憎恨的人去鉴定千里马,教自己所喜爱的人去鉴定普通的马匹,千里马很长时间才有一个,所以很难挣钱;普通的劣马每天都有买卖,挣钱比较容易。因此,遵从古人的智慧,不学“屠龙之技”。

破窗效应

最近受到疫情的影响,各个地方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全国一盘棋,我们小区也不例外,每天进出量体温、登记,外卖都不让进,管理十分严格。每一栋楼也有消毒措施,电梯内都放了一盒纸巾,用于电梯按钮,防止交叉感染,相信在这么严格的防控措施下,疫情会很快被战胜。

电梯内有一盒纸巾,但是每次坐电梯里面都很干净,没有人往地上扔纸巾。最近有一次坐电梯时发现了地上有一张用过的纸巾,没有管它,下午回来时电梯里面多了好几张纸巾,仿佛被人当作了扔垃圾的地方,自己用过的纸也想往地上扔,但是还是忍住了。

最开始地上比较干净,是因为没有人扔纸巾,一旦第一个人扔了之后,后面的人也就跟着做了。这种不良行为已经发生,所以再扔一张也无所谓,有第2张之后便有第3张、第4张、第5张,慢慢地多了起来。这并不是一种特殊现象,而是非常普遍的,这种现象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破窗效应。 继续阅读
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
提意见、劝别人时,光讲道理,效果不一定好,举个例子或者讲一个寓言故事、成语之类的,别人可能一听就明白了,这就是寓言故事、成语的力量。爱看《战国策》,《战国策》主要记述了纵横家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,其中不乏寓言故事,寓意深刻,一看就明白。无意之中看了《赵且伐燕》这篇文章,讲述的是苏代劝说赵惠文王不要伐燕国,使用的成语是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故事形象深刻,成功说服了赵惠文王。

赵国准备讨伐燕国,苏代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说:“我这次来,经过易水,看到一只河蚌从水里出来晒太阳,一只鹬飞来啄食它的肉。河蚌马上合拢外壳,夹住了鹬的嘴。鹬说:‘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成了蚌肉干。’河蚌对鹬说:‘今天不用放你,明天不放你,你就成了死鹬。‘他们两个谁也不肯放开谁,一个渔夫走了过来,把他们两个一块抓走了。现在赵国攻打燕国,燕、赵两国如果长期相持不下,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,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。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。“赵惠文王说:”你说得有道理。“于是停止出兵不再攻打燕国。 继续阅读

闲聊招投标过程中的焦虑紧张情绪

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招投标,在忙碌了十来天之后终于等来了投标日期,心情万分紧张、忐忑,还好最终的结果不错,达到了预期。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怕,中间怕出现问题,小心谨慎,基本上快达到了强迫症的临床症状,东翻翻西瞅瞅,生怕有落下的地方;在投标前夜,这种紧张焦虑稍微放松了一些,就像考试前夕,感觉准备了很多了,应该没什么问题,心里稍微有一些安慰;最紧张的时候是投标时,也就是常说的上午9:00开标,大家焦急地在下面等着唱标,还有资格审查,确定没有问题了,才能松下一口气。

招投标为什么那么焦虑?是因为项目比较大输不起,另外就是制作标书过程中需要细致谨慎,一点不能出错。不过今天想好好分析一下焦虑这一情绪,争取以后能够克服。

何为焦虑?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、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,其中含有着急、挂念、忧愁、紧张、恐慌、不安等成分,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、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。投标就是这样,开标之前,无法预料开标后的结果,也无法预料中间是否存在问题,是一种对前途命运的担心,由于投标花费了大量的经历,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,所以也可以说是对前途命运的过度担心,希望这样说不算夸张。

如何克服焦虑?一是工作认真细致,准备充分,一步一步都做好了,心里面就会变得踏实,习主席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,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,剩余的扣子都会错,工作和生活也一样,如果每一步都认真对待,不敷衍了事,慢慢的都会好起来,过得越来越顺利,自然焦虑就少一些;二是不追求完美,现在很多紧张焦虑的产生,就是因为什么都想做到最好、最完美,但是生活和工作中,没有必要什么都做到最好,那样会比较累,精力都耗损完了,那么也就不能把重要的事情做好了,不停地追求完美,所有事情都追求完美,焦虑的情绪就会越来越重;三是拿得起放得下,做事情要干净利落,不拖泥带水,干一件事的时候就集中精力,认真对待,做完了就放下接着做下一件事,不要反反复复就扯不清,前怕狼后怕虎。

最后以一个历史人物勉励自己,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昭是魏国权臣,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”,但是他还有一个哥哥更厉害,就是司马师。传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前一夜,司马昭知道后吓得睡不着觉,翻来覆去,而司马师睡得又香又甜,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心态好有多么重要。

听《王进打高俅》,闲聊高俅

非常喜欢听赵继平的配乐,很有感染力,尤其是水浒传中《王进打高俅》这一段,唢呐一响,谁与争锋,少不看水浒还是很有道理的。唢呐一响,热血沸腾,恨不得也像水浒传中的英雄一样,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该出手时就出手。尤其是《王进打高俅》这一段,把大家的热血都吹沸腾起来了,后面每到打架的场面,都少不了这段音乐。

不过除了赵继平的音乐之外,还是想说一说《王进打高俅》中的人物高俅,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泼皮无赖,靠着会踢球,最后成为皇帝信赖的人,官居太尉,成为了水浒传里面一位人见人恨的奸臣。一个靠踢球踢得好就能成为太尉,而这么多英雄好汉,被逼上梁山,可见当时朝廷有多么昏庸。不过,不喜欢归不喜欢,电视剧中的高俅还是有一些本事的。

按照电视剧的说法,高俅原是京城某员外公子的一名帮办,因为不教公子好,整天吃喝嫖赌,寻花问柳,后来被员外告了,发配外地,最后又回到了京城,成为京城的一名地痞流氓。王进打高俅这一段儿,就是因为高俅一伙儿殴打街头卖艺的人,被王进看见了,路见不平拔刀相助,将高球一伙人一顿毒打,而且打的时候儿使用的配乐就是《王进打高俅》,非常的好听。

但是高俅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物不同,他是诗词歌赋、弄枪使棒都是半瓶子醋,只有一样特别擅长,那就是踢球。高俅刚开始长期混迹于市井,在一家药铺做伙计,老板怕惹麻烦,于是推荐他去小苏学士家,小苏学士又推荐他去驸马家做侍从。在驸马府工作的日子,高球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,要不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,在去端王府送礼品的时候,正好赶上端王和侍从们在踢球,高球趁机踢了一脚,展现出了特长,一眼被端王看中,于是他又成了端王的侍从,陪端王练球,过了没多久皇帝驾崩,端王即位,于是提拔高俅为太尉,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。

从高俅的发迹史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,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,主要在于四点:一是懂得察言观色,溜须拍马;二是有一技之长,踢得好球;三是能忍,有自己的想法;四是当断则断。这四种品质对每个人来说,都是非常重要的,并不是说高俅是奸臣,这些品质就让人不齿。

第一、人是具有社会性的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要想在江湖中有生存,就必须得会和人搞好关系,懂得察言观色会说话,把人哄开心了,自然关系就能处得好。

第二、得懂专业知识,有一技之长,孔子说过“不患无位,患无所立”,专业知识就是立身之本,光会说也不行,还必须有一定的本事。

第三、有一定想法,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,算计不到一世穷。高俅一伙人被王进打了之后,手下的人都劝他找机会报仇,但是高俅却说打也打不过他,不如找一个好的安身立命的工作,等以后发达了就不会再被人欺负。

第四、高俅懂得当断则断。在成为端王的侍从之后,很果断地断绝了和之前地痞流氓朋友的往来,撇清和他们的关系。